浩寧科技網訊:《智能電能表運行校準規范》《電能表誤差在線遠程校準規范》兩項河北省地方標準,將于11月30日起在全省范圍內實施,新標準實施后,智能電表使用壽命可延長3—4年,年均節約電表更換費用2.07億元,電表誤差檢定效率提升30倍以上。
根據計量法規規定,智能電表每8年一個周期進行輪換,無論電表是否損壞和老化都是需要更換的,現在智能電表的生產技術已經發展的很好了,智能電表質量性能已經大幅提升,一般使用壽命都已經超過了8年時間,最長可以達到15年。
8年這個時間限定已經不適合,會造成資金流失和資源的浪費,每次的更換成本也是花費很高,針對這個問題,國網河北營銷中心與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成立項目組開展專題研究,通過分析智能表質量水平及試點運用,確定了智能表狀態評價及失準更換實施方案,最終形成《智能電能表運行校準規范》。隨著規范的正式實施,智能表將由“固定周期輪換”變為“狀態評價更換”,此舉預計可整體延長電能表使用壽命3—4年以上,年均節約資金2.07億元。
除了修改電表更換周期,河北國網還提出了線上遠程檢定,之前用戶要是對電表的精準度有疑問的話,供電公司需要派遣工作人員到現場去檢驗,非常的麻煩也非常損耗人工成本,該規范將現場檢定和實驗室檢定改為遠程線上檢定,實現實時監控電能表的運行狀態和計量誤差,將校驗時間降低至分鐘級,及時降低客戶用電疑慮,滿足客戶校準及時性需求,提升效率30倍以上,填補了河北省在智能電能表在線監測領域的監管空白,預計年均節約人力資源成本150萬元。